> 文章列表 >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作用机制(盐皮质激素)

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作用机制(盐皮质激素)

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作用机制(盐皮质激素)

关于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作用机制,盐皮质激素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简介盐皮质激素(mineralocorticoid)是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分泌的类固醇激素,主要生理作用是维持人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;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2、人体内的水亦称体液。

3、在成年男性,体液占总体重的60%,成年女性占55%。

4、其中大约40%分布在细胞内,称为细胞内液,其余部分为细胞外液,包括血浆、淋巴、组织间液、脑脊液、胸腹腔液及关节腔液等。

5、人体每日排出的尿液约1000-2000毫升,经皮肤、呼吸及大便中排水约1000毫升,带出体内产生的废物;同时也要摄入相当量的水予以补充。

6、可以说,几乎人体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在水中进行,并通过水进行新陈代谢。

7、因此,保持体液量的衡定及细胞内、外液的交流意义十分重大。

8、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,均含有不同量的可溶于水的物质。

9、最常见的是电解质,它是带有正负电荷的离子(氢、钾、钠、钙、镁等阳离子,氯、磷、碳酸氢根等阴离子)及一些有机物质(蛋白质、有机酸等),统称为溶质。

10、细胞内液的溶质以钾离子为主,细胞外液的溶质以钠、氯离子为主。

11、盐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钠而保留水,并排泄钾。

12、它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相互协调,共同维持体内水、电解质的平衡。

13、盐皮质激素的保钠排钾作用也表现在唾液腺、汗腺及胃肠道。

14、在天然皮质激素中,醛固酮是作用最强的一种盐皮质激素。

15、其理盐作用是等量糖皮质激素(皮质醇)的500倍。

16、在正常生理状态下,由于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量很大,故在人体总的理盐效应中由糖皮质激素承担的约占45%,醛固酮也承担45%,另一种盐皮质激素脱氧皮质酮承担10%。

17、平时每日醛固酮的分泌量很少,如因某种情况引起醛固酮分泌过多,其显著的钠水潴留及排钾效应则可引起低血钾、组织水肿、高血压。

18、 若盐皮质激素分泌水平过低会导致水钠流失和血压降低的症状。

19、2疾病相关盐皮质激素与肾脏病盐皮质激素(mineralocorticoid,Mc)是调节机体水盐代谢的重要一类激素,在人类中该类激素主要为醛固酮(aldosteronen,Aldo)。

20、目前这类激素早已为人们所熟知,但其作用机制并未完全明了。

21、近年来研究发现,醛固酮与高血压、脏器纤维化等病变密切相关,故有关醛固酮的多方面、多层次研究仍然方兴未艾。

22、现在我们已经知道,不仅醛固酮及其受体的异常可引起某些肾脏病变或高血压,而且醛固酮可作为一个独立的致病因素直接参与肾脏纤维化的过程。

23、盐皮质激素及其受体醛固酮主要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及分泌,平均分泌量为100~200/zg/d,血浆浓度为0.1~l nmoI/L,主要在肝脏代谢排出。

24、此外,心脏、血管等组织也能合成醛固酮,并以自分泌和(或)旁分泌的形式发挥作用,可能参与了局部病理、生理过程,如纤维化等。

25、醛固酮合成原料为胆固醇,经多种细胞色素P450及短链脱氢酶的催化作用而形成,其中最为关键的限速酶为醛固酮合成酶(cYP1B2),可催化皮质酮转变为醛固酮。

26、cYP1B2由常染色体8q21-22中cYP1B2基因编码,该基因的转录受血管紧张素Ⅱ及血钾的调节。

27、当血中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升高后,即与球状带细胞上特异性I型受体结合,激活磷脂酶c,启动磷酸肌醇通路,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,通过钙调素和钙调素激酶激活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,后者能与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启动子中的cAMP反应元件相结合,进而促进醛固酮合成酶的基因转录和蛋白合成,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加。

28、另外,血钾升高也能促进细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内,通过上述细胞途径直接促进醛固酮分泌。

29、ACTH对醛固酮的调节作用在生理状态下并不明显,但应激时也能通过cAMP和蛋白激酶A激活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,促进醛固酮分泌。

30、醛固酮的生物作用主要由盐皮质激素受体(mineraloc·0rticoid receptor,MR)介导。

31、类固醇激素受体属于核受体大家族,同类受体还包括视黄酸受体、甲状腺素受体及维生素D受体等。

32、它们的基本结构很相似,均包含3个功能结构域,即活化基因转录的N端结构域、与DNA位点结合的中间结构域以及与配体结合的c端结构域。

33、N端的结构在不同核受体中变化很大,同源性<15%。

34、该区是受体磷酸化的主要部位,并含有与转录活化有关的结构域,称为活化功能1区(AFl)或Taul区。

35、N端结构域同时也是受体与其他转录因子相结合的部位。

36、高度保守的DNA结合区是核受体家族的主要特征,其结构组成目前已经清楚。

37、该区由66~68个氨基酸组成,含有9个位置保守的半胱氨酸。

38、其中前8个半胱氨酸分别与两个锌原子作用,形成两个锌指结构。

39、每个结构由12~13个氨基酸组成,间隔15~1 7个氨基酸。

40、在靠近N端的第一个锌指结构中,其基底部c端螺旋处含有3~4个重要的氨基酸,称为P盒,主要参与靶基因上特异性DNA序列的识别并与之结合。

41、另一个锌指结构与DNA结合的特异性较差,但能增加前者与DNA结合的亲和力,其基底部也含有5个氨基酸,称为D盒,主要提供界面以便受体与其他蛋白质结合形成二聚体。

42、c端的配体结合区也较为保守,富含疏水序列,由200~250个氨基酸组成,形成ll~12个螺旋结构,可提供与配体结合的特异性位点。

43、其c端具有配体诱导的转录活化功能,称为AFz区。

44、另外,该结构域还参与受体的核内定位,并促进同形二聚体的形成。

45、对于类固醇激素受体,此区也是与热休克蛋白结合的部位。

46、非活化的MR主要位于胞质中,与两分子热休克蛋白相结合。

47、一旦醛固酮与MR结合后,即可引起受体构型发生改变,脱去热休克蛋白,形成二聚体,并激活核定位信号,使活化的受体配体复合物迅速转移至核内。

48、随后DNA结合区暴露,锌指顶端与靶基因上磷酸基团结合,识别特异性DNA序列并与之紧密结合,通过RNA聚合酶Ⅱ直接影响基因转录;或者通过与其他转录因子的作用,间接调节基因转录,进而产生一系列醛固酮诱导蛋白发挥作用,但是受醛固酮调控的确切基因目前知之甚少。

49、据报道在醛固酮作用的最初40 mln内,远端肾单位上皮细胞中约O.5%的基因转录可受其影响。

50、此外,醛固酮的部分作用还可由细胞内信号传递系统介导,引起细胞内钙离子、cAMt,和cGMP等改变,快速影响靶细胞的功能。

51、近来在人的单核细胞、猪的肝脏和肾脏等多个部位已发现有醛固酮膜结合位点,亲和系数约为0.1nmol/L,可能介导了醛固酮的快速细胞作用。

52、已有人在猪的肝脏微粒体中分离和克隆出孕酮的膜结合蛋白,这可能是第一个类固醇激素膜受体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